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自然子刊综览
作者:editor1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27 14:03:21 累计阅读:

      《自然—方法学》

  远程遥控车对野生生物干扰小于人类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学》上的一项研究称,远程遥控车可用于监测自然栖息地中的企鹅以及其他野生生物,其给动物行为带来的影响要小于人类。

  搜集研究数据时,接近野生动物会导致动物产生压力并逃跑,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意义。如何在最大程度降低人干扰因素的前提下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动物行为仍然是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一大挑战。目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给动物打上PIT标记,这种标记采用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能够在一个种群范围内对个体动物进行监测。不过,PIT标记只能在动物位于天线接收的范围内才能被设备读取。

  Yvon Le Maho等人将远程遥控车作为读取RFID标记的接收天线,靠近处于孵化的帝企鹅,以此来研究其在减少动物压力方面的可行性。他们发现,相比人类靠近而言,当遥控车靠近帝企鹅时,帝企鹅的压力反应(包括心率和行为动作)在持续时间上有了显著下降和变短。而且,当遥控车停下、静止不动时,动物群体便会恢复之前的秩序,其心率和行为动作也很快恢复正常。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遥控车伪装成企鹅模型的样子,靠近更多的帝企鹅以测试效果。他们报告称,帝企鹅会允许遥控车进入到足够读取RFID标记的范围内;一些幼崽和成年企鹅甚至会对遥控车发出声音试图交流。对南方象海豹的初步研究显示,海豹允许遥控车接近其头部和尾部——而人类在靠近时,海豹会作出强烈的反应。研究人员认为,遥控车可以用来搜集这些物种的研究数据而只带有很少的侵略性,给动物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小,并且在未来或具有除陆地鸟类等动物的电子识别以外的用途。

  《自然—纳米技术》

  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制成高绝缘性阻燃泡沫材料

  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技术,可将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和粘土纳米棒一起冷冻,从而制造出一种绝缘非常好的阻燃泡沫材料,用于改进建筑的能效。

  绝热建筑材料一般要求强度高、导热性差、防火防潮,能够在不破坏建筑设计的条件下应用到老旧建筑中。先前研究发现,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比如碳纳米管能够减少导热,而其他纳米材料比如黏土则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

  Lennart Bergstr?觟m等人报告称,将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和粘土纳米棒一起放入模具中并置于液氮中,可以生成一种高孔隙泡沫材料,其导热性很低,足以让绝缘材料的厚度再降低50%还能达到被动房屋标准(PHS)的要求。该材料孔径结构大小一致,内部管径并列,长度为毫米级,孔壁薄、平滑且分布均匀,提高了该泡沫材料的力学强度、防火防潮性能。

  《自然—遗传学》

  川金丝猴基因组测序完成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一项研究公布了濒危物种川金丝猴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非人灵长类的饮食适应性的理解。

  川金丝猴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属于疣猴亚科,主要以难消化食物为主,如树叶和植物种子。为了适应这种进食,疣猴亚科有着与牛类似的特殊胃室,其中的细菌能够分解通常不能被哺乳动物消化的植物复杂物质。

  Ming Li等人对川金丝猴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以更好地了解川金丝猴和相关种群是如何适应这种进食选择的。他们发现,相对于其他灵长类,川金丝猴的基因数量有所增加,且能够编码唾液酶以中和有毒物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超过2000个在川金丝猴和牛身上快速进化的基因——牛也有着被划分的多个胃。他们认为这些基因有可能进化,使得动物能够适应进食树叶。

  最后,研究人员检测了金丝猴体内的肠道细菌,发现细菌种类的数量接近人类,但细菌种类的成分更接近牛。